美國當地時間7月23日,特斯拉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離上一季度財報會相隔3個月零1天,馬斯克(Elon Musk)前后處境截然不同,很多變化是他三個月前沒能料到的。
4月22日的一季度財報會上,在回答關稅的相關提問時,他說:“目前,我們已完成建立 DOGE(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政府效率部) 所需的主要工作。從5月開始,我在這一部門的時間會明顯減少,但仍會每周抽一兩天繼續履職,直到總統任期結束,以確保(后續效果)不會反彈。”
實際上,自特朗普(Donald J. Trump)5月30日為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歡送會,為雙方的關系裝飾上最后的體面時,馬斯克并沒有接受這種形式。他作為總統特別顧問的角色也在隨之而來雙方的公開指責中一去不返。
2025年二季度電話財報會中,馬斯克和團隊在前幾次財報會上所展現的松弛也不再復現。
特斯拉的業績,從銷量到營收再到利潤都呈現下滑,但也不是數年來最糟的。
特斯拉二季度共交付38.4萬輛汽車,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汽車業務收入為166億美元,同比下滑16%;總收入225億美元,同比降低12%,這是今年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運營利潤為9.23億美元,同比下滑42%;毛利率維持在17.3%,和去年整個季度相比,并不是最差。
凈利潤為11.7億美元,同比減少16%;調整后每股收益為0.40美元,略低于市場預期的0.42美元;自由現金流銳減至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9.4億美元;現金儲備略降至368億美元。
2025年第二季度研發費用為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48%;銷售及一般管理費用為13.66億美元,同比增長7%。
財報上解釋,收入下滑主要是因銷量、新能源積分收入、車輛平均售價下滑所致,另外,能源發電與儲能業務收入處下滑狀態。另一方面,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卻是增長。
第一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明確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是特斯拉這家公司的未來核心價值,但這兩塊業務都需做到規模化。他當時預測:“特斯拉真正財務變革的機會在2025年下半年,一旦起飛,增長將呈指數級。”
這次二季度電話會上,他再次強調將進一步推進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以及與此相關的Robotaxi業務。他的目標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明年下半年在美國超過100萬輛。
財報會結束當天,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特斯拉團隊核心任務是要讓所有特斯拉車主試用FSD。”
關于低價車型,特斯拉CFO 瓦伊巴夫·塔尼婭(Vaibhav Taneja)明確表示6月已開始生產,2025年四季度將在北美上市。
對于目前中美雙方數據管控下如何針對中國道路進行FSD訓練,包括對其他尚未對FSD開放的區域,馬斯克解釋了其AI大模型以及神經網絡結合的訓練方式,這條技術路線產生的通用仿真模型,可以不用實車進行數萬公里的長距離測試,通過仿真模型,便可訓練針對極端情況的決策方案。
馬斯克說這套通用模型,一旦在某個城市率先使用,之后其他地區都可以使用,不用再通過具體城市的道路信息數據去訓練了。
對于Robotaxi,馬斯克再次宣稱特斯拉無論在成本和純視覺路線上,都優于Waymo。他說他們的成本是Waymo的四分之一。
自動駕駛是不是越來越近了?
關于自動駕駛實現的時間表,國內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近兩年在多個場合表述過。
他認為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脫手駕駛,從2025年至2028年前后,對應的是L2+向L3過渡;第二階段是脫眼駕駛,時間節點在2030年前后,對應L3或L4;第三階段是完全自動駕駛,時間節點在2035年前后,這是從L4向L5邁進。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對各階段的時間表比余凱稍提前一點。
此次特斯拉財報會上,馬斯克再次明確“未監管FSD”將率先在Model Y上實現。他說6月22日在德州奧斯汀啟動的用Model Y開始運營的Robotaxi,其最終目標是讓絕大多數特斯拉車輛實現無人駕駛。因為這批Robotaxi的訓練成果將反哺到量產車型上,之后用OTA形式推送給現有車型。
“我預判明年下半年,特斯拉將實現大規模的自動駕駛(autonomy),數量將達百萬輛。”馬斯克說。
CFO瓦伊巴夫在財報會上說:“有一件事被嚴重低估了,那就是我們全系車型都具備實現完全自動駕駛(FSD)的硬件能力。這絕對是我們跟競爭對手之間最大的分水嶺。今天早些時候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車輛安全報告,可以看到啟用 FSD 的車輛比未啟用 FSD 的車輛安全 10 倍。最近幾個月,我們注意到北美地區 FSD 的訂閱率在上升,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自從推出 FSD 第 12 版以來,訂閱率確實在快速攀升。FSD的價值才剛剛開始。”
馬斯克說:“美國絕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FSD的存在。即使是特斯拉車主,也大約有一半的人連一次都沒試過,他們真的不知道。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推廣的環節。只要他們來服務中心,我們就會主動聯系,給他們發操作視頻。”
對于FSD,美國目前是兩種收費模式。
一種是一次性購買,費用8000美元,另一種是99美元每月訂購。中國市場,FSD的價格為64000元,中文名是智能輔助駕駛;還有一個32000元叫增強輔助駕駛,據特斯拉門店工作人員介紹,增強輔助駕駛比免費的基礎輔助駕駛多智能輔助導航、智能輔助變道、智能泊車以及召喚功能。
等FSD完全同步進入中國,要實現馬斯克所說的百萬輛車型使用FSD的規模,或許也會出現單月訂購形式。
關于Cybercab,將于明年在德州奧斯汀工廠生產,與Model Y和Cybertruck以及今年上市的便宜車型共線生產。
目前,在美國工廠內,Model 3、Model Y 和 Cybertruck 已能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從生產線自主行駛至出廠物流區。明年或將實現直接自己送給用戶,這一服務特斯拉已在今年6月進行了首輛試運營。
特斯拉的純視覺路線仍具有很大爭議,這也是一部分人更信賴Waymo的原因。
汽車商業評論采訪了美國本土汽車行業專家,其中的幾位專業人士仍懷疑這一路線的安全性。“我不相信他們是真的無人監管的自動駕駛,雖然車里你看不到人,并不意味著遠程沒有人監管。”其中一位專家說。
面對相同的質疑,尤其在雨雪極端天氣以及面對強光時,視覺路線如何能保證攝像頭沒有失效并對車輛做出安全的決策?
“其實強光并不會讓相機‘失明’。我們采用的是直接光子計數的方法。當你看到經過處理的圖像時,也就是從硅基光子計數器出來、再經過數字信號處理器(或圖像信號處理器)之后,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你把相機對準太陽,后期對光子計數的處理會把畫面“洗白”,實際上還引入了噪聲。我們之前取得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改用直接光子計數,并完全繞過圖像信號處理器。這樣一來,你幾乎可以徑直對著太陽拍攝;在看似最漆黑的夜里也能看清東西;在霧天里,我們的成像能力跟人類一樣好,甚至略優于普通人。”馬斯克說。
便宜車型已在生產
什么時候出或者還推不推低價車型從兩年前的財報會開始一直被追問。
2025年初,馬斯克在2024年全年財報會上說今年會推,但至今沒有消息。二季度財報會上,特斯拉管理層明確表示這款車6月已經在德州工廠生產,今年四季度在北美上市。
“我們仍計劃在今年推出新車型。和所有發布一樣,我們正在逐一解決最后冒出來的一連串小問題,目前基本已逐個解決。就目前來看,初期產能爬坡可能會比我個人預期的稍慢一些。畢竟行業當下動蕩不安,但沒有任何因素會阻礙我們之前給出的時間表。需要再次強調,正如我們一直所說的:充分利用現有工廠產能是這些新產品的首要目標。
因此,無論是車身形式還是設計細節,我們只能在現有產線能兼容的范圍內做調整,而不是另建新產線。我們的核心指標是‘最低擁車成本’,其中月供金額是車輛最大的差異化賣點。正因如此,在上述限制條件下,我們仍致力于把價格最低的新車型推向市場。”特斯拉車輛工程副總裁拉斯·莫拉維(Lars Moravy)說。
拉斯繼續說:“考慮到我們率先在北美啟動,目標是產量最大化、提升產線速度,因此從2025看第三季度開始,我們將繼續全力沖刺現有車型,等到第四季度,我們將推出價格更親民的全新車型。這些產品的設計初衷并非拖累營收或毛利率,而是打造一款人人都喜愛、且價格更可負擔的汽車。”
人形機器人特斯拉第一、中國包攬后面
對于人形機器人Optimus,2025年一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說:“我們目前進展良好,預計到2025年底,特斯拉工廠里將有數千臺 Optimus 機器人上崗;10年后,我們計劃把 Optimus 擴產到每年數百萬臺。我個人有信心在不到五年、甚至可能四年內實現年產百萬臺的目標。因此,到 2030 年,我敢大膽預測 Optimus 年產能將達到 100 萬臺,也許 2029 年就能達成。”
“需要再次強調,Optimus 目前仍屬于研發項目,尚未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今年我們只會生產少量,雖然目標是造出幾千臺,但大部分產量會集中在年底。Optimus 上幾乎所有部件都是全新的:電機、減速器、電子元件、執行器……除了那顆與車載同款、來自特斯拉的 AI 計算單元外,其余均沒有現成供應鏈可用。”
他說,粗略估算,Optimus 包含約 1 萬種獨立零件。“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能精確預測一款真正新產品的產能爬坡曲線,那他根本不懂自己在說什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整個流程就是一連串瓶頸:今天卡在這個零件,明天換成那個零件,后天又冒出另一個,如此循環往復上千次。爬坡速度最終取決于你解決這些瓶頸的速度。順便提一下,Optimus 也受到中國磁鐵出口管制的影響,因為手臂里的執行器確實使用了永磁體。”
這次二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說大概會在今年年底看到 Optimus 3的原型機,明年開始量產。
關于Dojo 2 ,是特斯拉自研的第二代 AI 訓練超級計算機系統,用來給 FSD和機器人神經網絡做大規模視頻訓練的系統。
“我們預計 Dojo 2 將在明年某個時間點實現大規模上線,規模大約相當于 10 萬張 H100 的算力。AI5 芯片同樣非常驚艷,我說的‘驚艷’,希望能在明年年底進入量產,潛力極大。至于 Dojo 3 和 AI6 推理芯片,直觀來看,我們打算讓它們趨于融合:本質上用同一顆芯片,只是在不同場景下靈活配置——比如車里或 Optimus 里放 2 顆,在服務器板卡上則放 5 顆、12 顆等,通過高帶寬互聯來執行推理服務。這種思路聽起來是最合理的。”
在2025年第一季財報會最后,有一位投行分析師問馬斯克:“在‘物理AI’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和無人機領域,你認為中國和美國差距大嗎?”
馬斯克回到:“無人機方面,答案顯而易見。我轉發了一位朋友的評論在我的社交賬號,我認為那句話很有預見性:‘任何無法自主制造無人機的國家,注定會成為能制造無人機國家的附庸。”而美國現在無法自主制造無人機。這很不幸。’目前全球大約 70% 的無人機由中國制造;如果看整個供應鏈,幾乎 100% 的無人機都在供應鏈上依賴中國。中國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而美國這邊,我們必須把更多人力和資源投入到制造業。中國確實很了不起,但美國不應在無人機領域如此嚴重地依賴中國。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中國提供的零部件,我們連無人機都造不出來。至于人形機器人領域,我認為沒有任何國家的公司能與特斯拉匹敵。特斯拉和 SpaceX 是第一名。我唯一有點擔心的是,在排行榜上,第 2 到第 10 名可能都將是中國公司;但第一名,我相信一定是特斯拉。”